有一只玻璃瓶,它的質量為0.1kg,當瓶內裝滿水時,瓶和水的總質量為0.4kg,用此瓶裝金屬粒若干,瓶和金屬顆粒的總質量為0.8kg,若在裝金屬顆粒的瓶中再裝水時,瓶、金屬顆粒和水的總質量為0.9kg, 求:(1)玻璃瓶的容積;(2)金屬顆粒的質量;(3)金屬顆粒的密度。
小剛從家中出發到市中心,其中一半路程步行,一半路程騎自行車。路程與時間圖象如圖所示.則:(1)騎車的是圖中哪一段?(2)小剛騎車的速度是多少m/s?(3)小剛從家到市中心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/s?
在圖中畫出對應的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。 (____)
如圖所示,光線AO從空氣射到玻璃表面,請在圖中畫出反射光線OB和進入玻璃的折射光線OC。 (____)
學校研究性學習小組,測量一種礦石的密度。現有器材:小礦石塊、天平(含砝碼)、一個燒杯、足量的水、細線。小組同學們設計了一種測量礦石密度的方案如下:
(1)測量礦石密度的實驗原理:_______; (2)調節天平平衡后,小明用天平測量礦石塊的質量,如圖所示,指出實驗操作中的錯誤:_____。改正錯誤后,小明用正確的方法稱礦石塊的質量,平衡時放在盤中的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所示,則礦石塊的質量m0為______g。 (3)在燒杯中倒滿水,稱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1; (4)將礦石塊輕輕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,礦石塊沉入杯底,燒杯溢出水后,將燒杯壁外的水擦干凈,放在天平左盤上,稱出此時燒杯、杯內礦石和水的總質量m2; (5)寫出礦石密度的表達式:ρ石 =_____(用m0、m1、m2、ρ水來表示)
如圖小明站在地鐵站臺,他透過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門,可以看到車道另一側豎直墻壁上的廣告牌,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門后面的虛像.小明根據該現象設計了在站臺上粗測 玻璃屏蔽門到車道另一側廣告牌之間距離d的實驗.實驗步驟如下,請完成相關內容. (1)小明相對于玻璃屏蔽門前后移動直到觀察到 ; (2)記錄 ; (3)量出 的距離.除記錄工具外,小明要完成上述實驗必需使 用的儀器是 。步驟(3)中量得的距離就是玻璃屏蔽門到廣告牌之間的距離d,物理依據是 .
在標準大氣壓下,對某物質進行加熱,該物質從熔化直至沸騰,在此過程中,根據測量數據畫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,從圖象中分析可知: (1)該物質是______(填“晶體”或“非晶體”)。 (2)0~1min比4~5min升溫_______。 (3)在BC段所示的過程中,該物質_____熱量,是_____狀態。 (4)由圖像知它的沸點是______℃,它在沸騰過程中,溫度______。(選填“升高”“降低”或“不變”) (5)若把該物質帶到珠穆朗瑪峰加熱至沸騰,它的沸點將______。(選填“升高”“降低”或“不變”)
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,得到的數據如下表,他根據實驗數據繪出的圖像如圖所示,則量杯的質量是_______g,液體的密度是_______kg/m3。
如圖所示,是甲、乙兩個小球在空中下落時的頻閃照片,照相機每隔0.2s拍照一次,由照片可知,從A到B的過程中,乙球做 _______運動,甲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m/s。
小明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,他將燭焰放在距凸透鏡15cm的位置,調節光屏位置,可以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、_____(選填“等大”“放大”或“縮小”)的實像,實驗中他不慎用手指尖觸摸到了凸透鏡,此時光屏上______(選填“會”或“不會”)出現手指尖的像。
每天早晨當你面帶微笑走進校園后以1m / s的速度走向整容鏡時,你在鏡中的像 以????? m / s的速度向你靠近,你在鏡中的像的大小??????? (填“變大”、“變小”或“不變”)
今年,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出現了嚴重的干旱,為了緩解旱情,多次實施人工降雨。執行任務的飛機在高空投撒干冰(固態二氧化碳),干冰進入云層,很快_____為氣體,并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,使空氣的溫度急劇下降,則高空水蒸氣就成為小冰粒,這些小冰粒逐漸變大而下降,遇到暖氣流就_____為雨點落到地面上。(每空填寫物態變化的名稱)
生活中常見一些光現象,“海市蜃樓”是因為_____形成的,驗鈔機是利用______辨別鈔票的真偽。
如圖所示的溫度計是根據______原理制成的,溫度計的示數是______。
如左下圖所示,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水,用嘴對著試管口吹氣,使其發出聲音.聲音是由管內______振動產生,改變試管內的水量,會使聲音的______發生改變.
甲、乙兩種物質的m﹣V圖象如圖所示,分析圖象可知 A. 若甲、乙的質量相等,則甲的體積較大 B. 若甲、乙的體積相等,則甲的質量較小 C. 兩物質的密度之比為1:4 D. 兩物質的密度之比為4:1
如圖是相向而行的甲、乙兩物體的 s-t 圖象,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. 相遇時兩物體通過的路程均為 100m B. 0~30s 內甲、乙均做勻速直線運動 C. 甲的運動速度為 10m/s D. 甲、乙是同時出發的
如圖所示,在透鏡的主光軸上,放一根木棒,A端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,B端在二倍焦距之外,則下列判定正確的是 A. B端變大,A端變小 B. B端變小,A端變大 C. 兩端都變大 D. 兩端都變小、
天平是測質量的常用工具,使用時先要調節橫梁平衡,當發現指針停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邊時(如圖所示),要使指針停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,應該( ) A. 將平衡螺母向右調 B. 將平衡螺母向左調 C. 將游碼向右移動 D. 在右盤中加砝碼
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對同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,結果如下:12.34cm、12.36cm、12.37cm、12.75cm,則該物體的長度應記為( ) A. 12.45cm B. 12.34cm C. 12.35cm D. 12.36cm
對下列幾種光現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( ) A. “湖光映彩霞”---光的反射現象 B. “潭清疑水淺”---光的折射現象 C. “風吹草低見牛羊”---光的直線傳播 D. 皮影利用了平面鏡成像的原理
為保護河流和湖泊寶貴的水資源,我國專門建立地方“河長”負責進行管理.在一些嚴重缺水的地域,人們會收集露水使用,圖中物態變化與露水的形態相同的是 A. C.
在行駛的列車上,細心的媽媽叫幾歲的小孩“別動”,這個“別動”的參照物是 A. 鐵路邊的樹木 B. 小孩子的座位 C. 車廂里的流動服務車 D. 鐵軌
(2017?衡陽卷)下列關于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. 劇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窩狀的材料,是為了增強聲音的響度 B. 醫生用“B超”給病人做檢查,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C. 百米賽跑時,終點計時員以看到發令槍冒煙開始計時,而不是以聽到槍聲開始計時,是因為聲速遠小于光速 D. 學校路段“禁鳴喇叭”,是在傳播過程中阻斷噪聲
下面是對于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計,其中符合實際的是( ) A. 一支普通2B鉛筆的質量約為500g B. 中學生的脈搏跳動時間間隔約為0.1s C. 初中物理課本的長度約為0.26m D. 一個普通雞蛋的密度約為1.0kg/m3
如圖所示,電源電壓保持不變,燈泡L標有“6V 6W”字樣(燈絲的阻值不變),當S和S1都閉合時,電壓表示數為10V;當閉合S,斷開S1時,燈泡L正常發光。求: (1)電阻R的阻值。 (2)當閉合S,斷開S1時,電路消耗的總功率。
電子式電能表已開始走進千家萬戶,圖所示為某電子式電能表的表盤(局部). (1)使用該電能表的電路最多可讓________ 只“PZ220﹣100”的燈泡同時正常發光 (2)表盤上“3200imp/kW?h”是電子式電能表的一個重要參數,其數值表示用電1kW?h表盤上耗電指示燈閃爍的次數.若某用電器單獨接在該電能表上,用電器正常工作5min,指示燈閃爍了160次,則5min內該用電器消耗的電能為________ kW?h,該用電器的額定功率是 ________ W.
閱讀短文,回答文后問題: 電水壺 圖甲所示是常見的電水壺,它的工作原理是:接通電源加熱后,水溫逐步上升到100℃,水開始沸騰,水蒸氣使雙金屬片變形推動蒸汽開關,從而使電水壺在水燒開后自動斷電(下次燒水需重新閉合蒸汽開關).如果蒸汽開關失效,壺內的水會一直燒下去,直到水被燒干,發熱元件溫度急劇上升,位于發熱盤底部也有一個雙金屬片開關,會因為熱傳導作用溫度急劇上升,膨脹變形,斷開電源。 圖乙是雙金屬片溫控原理圖,A為雙金屬片,由兩層不同金屬粘合而成,受熱時二者膨脹的快慢不同。在未通電和低于預定溫度時,雙金屬片A和靜片B上的觸點接通,電路正常工作,當溫度達到預定溫度時,雙金屬片向左彎曲(溫度越高,彎曲程度越大),電路斷開。C是調節旋鈕,調節它可改變雙金屬片與靜片彈性接觸的力度,從而調節雙金屬片斷開的溫度。 圖丙是傳統電水壺用電熱絲(實線①)及PTC材料(實線②)的電阻隨溫度變化的關系圖象。若使用PTC加熱元件代替電熱絲,可以有效防止因為干燒而出現的著火危險。PTC加熱元件的自動控制溫度性能是絕對可靠的,它靠的是PTC本體內的電阻變化而控制溫度,而不是依靠任何觸點控制。所以現在很多高檔的電熱水壺采用了PTC加熱元件。 (1)若不使用三線插座供電,手摸電水壺的金屬外殼_____(一定會/一定不會/有可能)觸電。 (2)圖甲中的電水壺,其蒸汽開關與雙金屬片開關應_____(串聯/并聯)連接。 (3)關于圖甲電水壺中的雙金屬片,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 A.雙金屬片受熱時,金屬層a比b膨脹快 B.調節旋鈕C,使靜片B向左彎曲時,雙金屬片斷開的溫度值變低 C.蒸汽開關與發熱盤底部的雙金屬片開關是同時斷開的 D.雙金屬片觸點頻繁通斷電,容易燒接在一起,從而導致干燒危險 (4)通電后PTC電水壺發熱盤的最終溫度應在_____(T5﹣T6/T6﹣T7/T7﹣T8)范圍內。 (5)通電后,①②兩種發熱材料的功率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正確的是_____。 A. C.
小華在“探究小燈泡的亮度與哪些因素有關”的實驗中,所用電源電壓恒為3V,小燈泡上標有“2.5V”字樣 (1)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,將圖中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(______) (2)閉合開關前,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最________ 端(選填“左”或“右”).閉合開關后,發現燈泡不亮,電壓表無示數,電流表有示數.若電路中僅有一處故障,這個故障可能是:________ (3)排除故障后繼續實驗,小華進行了4次測量,并將有關數據及現象 記錄在表格中.在笫1次實驗中小燈泡不亮的取因是:________ (4)分析表中信息,可知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________ W.實驗得出的結論是:小燈泡的實際電功率________ ,燈泡越亮
小明按照如圖所示的電路圖連接好電路,測量一只額定電壓為2.5V的燈泡的電功率,部分實驗數據和現象如下表:
(1)第3次實驗電路故障是________;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可知,所用電源電壓約為________。??? (2)若小明手邊有“1.5A? 50Ω ”和“2.0A? 20Ω”兩種規格的滑動變阻器,“0—3V”和“0—15V”兩個量程的電壓表,上面實驗中他選用的滑動變阻器規格為________,為了實驗過程中不換量程,選用的電壓表量程為________。??? (3)由于小明粗心大意,沒有記錄燈泡正常發光時電流表的示數,于是他根據第一次實驗數據計算出燈泡電阻R=U1/I1=1V/0.2A=5Ω,現計算出燈泡兩端電壓為2.5V時的功率P=
|